最近,網路上流傳著藝人林逸欣婚禮播放的成長影片。
影片裡,父母替她記錄成長的每一個瞬間,每年的生日蛋糕、節慶裡全家人擠在一起的笑容、旅行途中天真的嬉鬧,最後伴隨舞台上的演奏與掌聲。留言區幾乎一面倒:「好羨慕!」「這就是富養長大的孩子!」
原本我以為,這樣的討論熱潮,不過一天就會被其他新聞取代,沒想到它在 Dcard 熱門榜上連續待了好幾天,甚至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共鳴。
老實說,我的第一反應是——驚訝。
因為那支影片,我在新聞出來前,就已經先被演算法推播看過。當時的我,看完並沒有特別的情緒波動,甚至沒有一絲「羨慕」的感覺。講起來或許有點「何不食肉糜」的囂張,但除了家境優渥這一點外,我一直以為,父母的陪伴與參與,是多數人童年的共同記憶;至少,我的童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直到後來,我才慢慢明白,原來,這些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,對許多人來說,是一輩子都沒擁有過的奢侈。
富養,不一定要靠金錢
「富養」這個詞,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物質:豪宅,名車、海外留學、私立學校,甚至是什麼都不用擔心的未來。但我認為,真正讓一個人被富養的並不是金錢,而是愛與陪伴帶來的安全感。
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,秋明(我爸終於出場了)就制定一個家規,只要是星期天,就是 Family Day,其他時間可以和朋友約出去玩,但星期天一定要留給家人。
由於我們家當時經營補習班,因此家裡有一台類似娃娃車的箱型車,平日用來接送小朋友,週末則成了我們家的出遊工具。秋明開著這台藍色八人座箱型車,偶爾帶上阿姨們、偶爾帶上外公外婆,就這樣,一台不起眼的老車,承載了我們全家的共同記憶。
比起許多人,我的家境並不算優渥,美秋辛苦存錢撐起我們三個小孩的生活,還有阿公、阿嬤、阿揍需要照顧。儘管如此,這並沒有減少我們出遊的熱情,大家仍然喜歡往外跑,也因此,在露營尚未成為潮流之前,我早已有過各種「真正的」露營體驗。
這才是真正的露營
一頂帳篷 500 元,有些露營區會按人頭計費,一個人再收 50 元,我們一家五口,一千元內穩妥妥搞定。哥哥和爸爸會帶上鐵鎚敲敲打打,很快就把帳篷搭好,再鋪上防潮墊與睡墊。四個人躺一排,爸爸比較高會橫著躺,五個人同住一個帳篷,成了一個不整齊的正方形,完全談不上舒適,但溫馨度滿分,這就是我們的週末日常。
有時候我會觀察別人的帳篷,有些比較高級,除了帳篷本身,還會有「屋頂」衍生空間,讓人泡茶聊天、打牌閒聊,那種就屬於露營區的「豪宅」。
露營的缺點不少,洗澡時,通常需要穿越漆黑的林間小徑,偶爾會遇到蜘蛛或莫名的生物;半夜還要擔心露水,夏天則要防蛇灑粉,各種野外求生技能,我都熟練得不得了。
清晨,我還沒醒來,美英就會拿著鍋子在帳篷外煮稀飯,帶一些罐頭,還有絕對不能少的豆棗,成了一頓豐盛的早餐。晚餐則是一鍋滿滿的湯麵,把所有好料丟進去煮,在露營區中,大夥們聚在一起喝湯吃麵,非常開心。
我在想,也許我現在熱愛吃火鍋,以及會因為飯店早餐有豆棗而給予五星好評,或許都跟兒時回憶脫離不了關係吧。
那些年,我們住過的香客大樓
後來,我和 Bob 都出了社會,偶爾會想帶家人「住好一點」,但每次查資料時,總還是先從 CP 值最高的選項開始看起。我們住過各地的香客大樓(簡稱:大通鋪)、校友會館(大推交大資源),甚至去年去京都,我還喜滋滋地找到一間一晚 800 元的飯店。
訂完飯店後,才看到多數評價寫著:「隔音超差」「沒住過這麼爛的飯店!」原本有點擔心,結果沒想到,我們住了五天,大家都睡得香甜。
幾年前,露營再度流行。
我感到驚訝,那種半夜必須拿手電筒才能上廁所、如同野外求生般的露營,怎麼可能蔚為風潮?直到有一次我和朋友出遊,我才恍然大悟:完整衛浴設備、冷氣吹得涼爽,跟以前那種「真露營」比起來,現代人的露營簡直就是高級飯店。
也許正是這些兒時回憶的積累,或是一種習慣,讓我對家人的連結異常深厚。如今回頭看,我才真正理解,家人給我的其實是一種凝聚力,也是一份底氣。無論遭遇什麼挫折,我都知道可以回到客廳,和他們分享一切。
巷口的按摩店
我記得有一次,走進家巷口的一間按摩店,那是一對姊妹經營的小店,裝潢簡單、環境乾淨、收費不高。最初它是我哥 Bob 的「秘密基地」,某次被我發現後,我索性買了整本按摩券,成了全家固定造訪的地方。
每次去按摩,我們總會各自跟師傅閒聊。聊久了,她甚至能精準掌握我們家的動向:誰最近加班、誰去旅行、誰心情不好。有次她笑著對我說:「你知道嗎?你們家真的是模範家庭耶。」
那一瞬間,我愣住了,有點不知所措。
模範家庭?對我而言,我們只是普通家庭:會吵架、會冷戰,也會互相嫌棄。但回想起來,我們確實常一起吃飯、一起旅行、一起討論彼此的人生。這些我習以為常的日常,在別人眼裡,可能就是一種「富養」。
真正的富養
我常想,父母能留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什麼?也許是一種能力,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,仍然願意相信自己值得被愛、值得擁有美好人生的能力。
所以,如果你有幸被愛養大,請珍惜這份底氣;如果沒有,也請記得,你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把這份愛重新種進生命裡。
今天寫了這麼多兒時記憶,不知道你會不會看到一半就退追,也沒關係,因為我有預感,未來還會分享更多細節XD。最近心裡翻湧著許多過往,我想趁記憶還清晰,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,留給此刻的自己,也留給未來的自己。等某天被觸動時,我就能翻開這些文字,好好咀嚼,沉浸在愛的溫馨裡。
你的兒時回憶是什麼呢?歡迎留言或寫信分享。這裡可以是一個秘密空間,或許我們現實生活中永遠不會相見,但透過文字,我們仍能建立更多連結。
我是只贏,謝謝你看到這裡,我們下次見囉!
//我常想,父母能留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什麼?也許是一種能力,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,仍然願意相信自己值得被愛、值得擁有美好人生的能力。
所以,如果你有幸被愛養大,請珍惜這份底氣;如果沒有,也請記得,你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把這份愛重新種進生命裡。
這個總結說得太好!
最近台灣討論度很高的兩個話題:林逸欣與大愛台的「六個孩子」。
一個太慘,一個太幸福。兩種蠻容易使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的人創傷重現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