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《拜六禮拜》劇照)
這陣子,我迷上了一部台劇——《拜六禮拜》。
劇名用台語唸起來特別有味道,像市場裡的問候、巷子口的寒暄,語氣一出口就有種熟悉的溫度。主要演員是鍾欣凌、丁寧與孫淑媚,故事背景設定在彰化二林,一個被甘蔗田包圍、步調緩慢的小鎮。
劇裡的三位女性,都已走進人生的下半場。沒有年輕時的轟轟烈烈,只有生活的柴米油鹽、親情的剪不斷理還亂,還有那些藏在眼神深處的委屈、失落與不甘。
這部戲沒有浮誇的轉折,卻處處藏著情緒的伏筆,儘管 Netflix 還沒釋出全部集數,我卻早已深陷其中,我們總以為自己在看戲,其實,是在某個角色裡看見了自己。
有些喜歡,就是要說出來
不過,這篇文章並不是影評,我只是想記錄一個很小,卻讓我久久難忘的瞬間。
在《拜六禮拜》裡,我特別被孫淑媚飾演的「蕭如如」打動。她抓狂的時候毫不保留,吼完又默默收起情緒,語氣裡藏著心疼,眼神裡有捨不得,那種又爆又收的情緒張力,實在太好看了。
看到一半,我忍不住轉頭對伴侶說:「怎麼辦?我真的好喜歡她喔。」
然後,一個念頭閃過——「我想讓她知道!」
於是我打開 IG,找到孫淑媚的帳號,傳了一段訊息給她。沒有鋪陳,也沒有特別修飾,我只簡單寫了一段話:「因為這部戲認識妳,我好喜歡妳在《拜六禮拜》的表演,謝謝妳帶來這麼自然又深刻的角色。」
幾分鐘後,她竟然回了。
「謝謝你看見我」
那一刻,我心裡真的震了一下。不是因為「藝人回訊息」的驚喜,而是這六個字,像一顆石子,輕輕投入心湖,讓原本平靜的情緒泛起了漣漪。
「謝謝你看見我。」多麼輕,卻又多麼重。
我想起那些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、創作者,還有無數默默把事做好的日常工作者。他們也許早已習慣把努力藏在光影背後,但在某個時刻,仍渴望被真心看見、被深深理解、被一句話好好放進心裡。
我說出我看見你,而你也剛好在
老實說,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私訊創作者。
從很早以前開始,我就有這個習慣。看完一場演出、讀完一篇文章、聽完一首歌,只要有那麼一瞬間,讓我心裡微微一震,我就會忍不住跑去留言,或傳訊息給對方。
(真心感謝這個時代有社群平台,不然我可能真的只能寫信投遞信箱了吧?)
身邊的朋友常笑我:「妳真的很愛鼓勵別人耶!」我笑了笑,但心裡其實很清楚,我從來不是為了「鼓勵」誰,也不覺得自己是什麼支持者。我只是單純、真誠地,想讓對方知道——你的表演,我真的好喜歡。
我一向愛得很誇張。
喜歡到藏不住,像水滿出杯緣,不說不快(雙子座嘛!)
那不是應酬式的稱讚,也不是隨手點愛心的敷衍,而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共鳴,像是在某段演出、某句歌詞裡,我忽然看見了曾經的自己、一個沒說出口的傷口、或一種我渴望卻還未抵達的狀態。
而我希望,創作者能知道這件事。
希望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情,有人在遠方靜靜接住了。
這,就是我傳訊息的理由。不是為了被看見,也不是為了回應或曝光,只是想誠懇地送出一句話:你很棒,我真的很喜歡,請你繼續創作下去吧!
我們都可以成為那個說出「我看見你」的人
當然,我並不是要表達自己的讚美有多珍貴,我只是很開心自己仍保有這樣的習慣,不是默默滑過、按個愛心、點個讚,而是真誠地把話說出口。
在這個太容易錯過彼此的年代,說出喜歡,是一種溫柔的堅定;也是一種深情的抵抗——抵抗麻木,抵抗沉默,抵抗那句「沒人在乎」。
一句不吝嗇的讚美、一則發自內心的訊息、一種願意表達的舉動,就像細雨灌溉沙漠,讓某個人疲憊的心在一瞬間甦醒。
你以為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話,對一個正在懷疑自己、快要撐不下去的人來說,那句話,也許就是他心裡最後的一盞燈。
所以啊,如果今天你也被什麼打動了,請不要吝嗇。不管是表演、文字、聲音,還是身邊那個默默努力的朋友,請你告訴他:「我看見你了。」
因為那一句話,不只是溫柔的認可,也是一個人敞開心胸、願意連結的證明。
在這樣的時代裡,說出喜歡,就是一場溫暖的革命。
最後附上,《拜六禮拜》的主題曲,也是孫淑媚製作的喔!
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故事,我是只贏,謝謝你看到這裡,我們下次見。
默默地當了好一陣子的忠實觀眾,很喜歡妳深刻的自省與自我探索,以及對世界的觀察與理解,希望能持續拜讀妳真誠的分享~
我也覺得「我看見你了」這件事情好重要,有時候去上舞蹈課,有些老師讓我覺得跳舞真的是一件好快樂的事情,好謝謝她讓我認識了我自己的身體與肌肉,雖然覺得很難踏出說出口這一步,但每次好好跟老師表達出我的感謝跟對課堂的喜歡,我都會覺得,還好我有說出口,希望這些肯定能夠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。